形态描述
形态特征
多营养体期:前泳钟体长2.8—3.2mm。短五角柱形,其长度约为后泳钟的1/3,各边棱色较深,有锯齿。泳囊较短,全横倒,位于干室顶,体囊圆球形,顶端无盲枝,干室顶位于体囊和泳囊之间,其基部不突出。
后泳钟体长7.3—8.9mm。呈四角柱形,有4条棱,泳囊口有4个不对称齿突,泳囊长圆筒形,中间膨大。
单营养体期:叶状体有一个顶棱,背、腹面观呈五角形,叶状囊粗棒状,顶端有1个油点,向下有1个细分枝,没有向两侧水平分枝。生殖泳钟小,呈四角柱状,各棱有细锯齿。基部延长成4个齿状突(图100)。
多营养体期:前泳钟体长2.8—3.2mm。短五角柱形,其长度约为后泳钟的1/3,各边棱色较深,有锯齿。泳囊较短,全横倒,位于干室顶,体囊圆球形,顶端无盲枝,干室顶位于体囊和泳囊之间,其基部不突出。
后泳钟体长7.3—8.9mm。呈四角柱形,有4条棱,泳囊口有4个不对称齿突,泳囊长圆筒形,中间膨大。
单营养体期:叶状体有一个顶棱,背、腹面观呈五角形,叶状囊粗棒状,顶端有1个油点,向下有1个细分枝,没有向两侧水平分枝。生殖泳钟小,呈四角柱状,各棱有细锯齿。基部延长成4个齿状突(图100)。
生物学
生活习性 东海陆架区,主要栖息0—100m水层;周年出现于南海北部和中部水域,是南海上层水优势种。在大洋区主要栖息于0—100m,但分布可及1000m。
国外分布
太平洋、印度洋和大西洋的赤道水域和中央水域,红海,地中海。
其它信息
采集地点 舟山外海,1959年2月,陈伟等;东海(127°00′E—32°31′N),(128°00′E—32°33′N),1978年5月,高尚武等;汕尾近海,1959年7月,王金台等;南海北部陆架区,1960年3月,陈清潮等;西沙群岛的永兴岛、东岛、珊瑚岛、金银岛、中建岛、羚羊岛等,1978年4月,洪惠馨等。